top of page
搜尋
  • madisonasiasocial

2023年12月8日衞生事務委員會會議

是日會議的議程如下:

  1. 修訂《輔助醫療業條例》(第359章)立法建議的最新進展

  2. 在重建葵安工廠大廈作公營房屋發展計劃內的地區康健中心

  3. 建議就醫院管理局的小型工程項目提供一次過撥款

  4. 保留衞生署衞生資訊與科技辦公室的一個總系統經理編外職位

經考慮輔助醫療業管理局的建議,以及不同醫療專業早前發表的意見,政府建議探討修訂《條例》以達致以下五個目標,包括:(一)容許物理治療師和職業治療師可在指定情況下無須醫生轉介而直接為病人提供服務;(二)把持續專業發展訂為五類輔助醫療專業人員(即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視光師、放射技師和醫務化驗師)續領執業證明書的強制要求;(三)容許放射技師和醫務化驗師在指定情況下接受中醫師轉介;(四)提供新途徑引入合資格非本地培訓輔助醫療專業人員, 投入醫院管理局及衞生署服務;及(五)作出其他技術性修訂,包括將「輔助醫療業」正名為 「專職醫療業」,以反映有關專業在醫療體系擔當更重要角色


此項議程一共有13位議員發言,主要關注物理治療師免轉介的執行細節,如市民需要出示的證明文件、免轉介病症的臨床指引等事項。


市民免轉介看物理治療師時需要出示的證明文件

是次修訂建議在《條例》制定條文,容許物理治療師於三類指定情況為病人直接提供服務,當中包括病人可證明在過去12個月內曾獲註冊醫生診斷。會議上多位議員對市民在日後可免轉介看物理治療需出示的文件表示關注。議員林哲玄指病人使用服務時未必清楚自己需要提供相關診斷,並詢問是否可由診所檢視其電子病歷紀錄作決定,因責任不應放在病人身上。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回應指,由病人主動尋求物理治療師作治療,相關文件當然需要由病人提出,但該文件並不是指轉介信,而能夠證明病人曾經就診的資料,不一定要是紙本。


議員陳凱欣指,現時地區的義診服務很多都是口頭診斷,未必能提供證明,故詢問此類病人可以怎樣作證明使用免轉介。盧寵茂反指需要注意此類診斷是否符合醫生專業守則,因為非正式診斷令人擔心質素,若病人根據口頭診斷而作出錯誤醫療決定,後果可以很嚴重。


楊永杰議員向局方提問將會如何防止相關制度被市民濫用。盧寵茂回覆指,濫用問題確實在修例中很需要考慮,一些輕症,如肌肉勞損、運動後腰骨酸痛等是否可以免轉介找物理治療師治療,也需要好好檢視。這些問題一向都屬於私營醫療市場處理,或會加大公營醫療人手流失情況,而過去的2022年,公立醫院在物理治療師流失率超過13%,屬所有專職醫療內最高。


免轉介病症的臨床指引

是次修訂建議在《條例》制定條文亦建議,符合認可機構所訂立的臨床指引或跨專業服務安排下,容許市民可就已獲臨床指引訂定的健康狀況,如:在社區較為盛行;屬於退化性病症,其中非藥物治療為有效治療方法;以及不太可能發展為需要專科醫生處理的急性病症等,直接向物理治療師尋求服務。


議員譚岳衡關注局方有否就突發事件訂立應急處理機制。盧寵茂說,安全性、風險可控等均屬於進行免轉介時要考慮到的元素,而局方為確保各項風險可控,只會讓有一般診斷,且該病症適宜接受物理治療方法處理的病症,加入免轉介的指引。而基層醫療辦事處、衞生署及醫管局制定的臨床指引,當中提及一些健康狀況為一般常見疾病、退化性疾病,以及不會有急性轉變的疾病。


議員林素蔚、陳凱欣均提出物理治療師具備一定專業,局方應更信任物理治療師能作出專業診斷,而非單靠指引行事。盧寵茂指出,局方很尊重治療師於診斷上有所訓練,但物理治療師亦需針對病症實施治療方案,而診斷方面大部份時間都是由醫生經過很多輔助診斷方法作出診斷。盧寵茂在回應議員林哲玄時,也提及痛症本身有不同範疇,如背痛可以是很多原因導致,當中空腹主動脈夾層血管破損、胰臟癌等嚴重、緊急的情況也可以造成背痛,故不可能將所有痛症納入指引讓病人直接向物理治療師尋求治療。現時臨床指引只會針對一些常見退化疾病,如慢性關節炎、腰椎勞損等,提供直接、免轉介的物理治療服務。


為配合《基層醫療健康藍圖》,政府在全港各區設立康健中心,進一步發展地區為本、家庭為中心的社區健康系統。現有的葵青康健中心位於葵涌葵昌路,在2019年9月啟用,並前為35,000名會員提供基層醫療服務。該中心現於租用物業中營運服務,局方打算把其主中心重置至大連排道公屋發展項目的非住宅基座平台地下和第一層。重置後的主中心面積為1583平方米,與現時位於葵涌葵昌路的主中心相若。按付款當日價格計算,初步估計擬議工程所需費用為1億5,640萬元,而重建計劃內公屋發展項目預計在2029年落成,擬議康健中心亦會同步竣工,在確保服務延續性的前提下重置主中心。


所有立法會議員均獲邀請出席參與討論此項議程,是項議程共有3位議員發言,他們全部支持搬遷計劃,並關注地區康健中心重建後提供的服務。


地區康健中心提供的服務

議員邱達根和梁美芬均提出與地區康健中心服務有關的問題。議員邱達根關心重建後的面積與現時相若,或未足以應付附近新建公屋帶來的人流。醫務衞生局副局長李夏茵指,地區康健中心大小會考慮到整個《基層醫療發展藍圖》的服務模式,多服務點、覆蓋率闊才是關鍵,反而主中心大小未必是最重要一環。基層醫療健康專員彭飛舟補充,現時該中心每日使用率超過400名市民,而最近推出的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劃亦增加其使用量,經初步審視仍有足夠空間,中心的服務模式正在改變,未來也會與其他機構進行合作,將一直會緊密檢視空間有效使用。

梁美芬議員則關注地區康健中心除了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劃中的血壓、糖尿篩查外,還會提供哪些疾病篩查。李夏茵回應指,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劃等基層醫療服務,目的是要顧及市民在不同年齡的健康需求,例如到45歲要留意血壓和糖尿,及至50歲就要注意大腸癌。現時計劃包含高血壓和糖尿病的篩查,將來局方也會把一些現有的大腸癌篩查、乳癌篩查加至計劃,將來也會加入肝炎篩查等,就慢性疾病逐步加入循證醫學上有實據、有效的篩查。至於服務模式上,將會利用地區康健中心作樞紐,為市民配對社區內鄰近居住、工作的地方,便利他們獲得篩查服務。她又補充,篩查不會是一次性,如大腸篩查也會在一生中進行多次,而地區康健中心則會定期提醒市民,「夠鐘」去做另外一次篩查,以達至一個全面的健康管理。


立法會財委會2013年12月曾從基本工程儲備基金整體撥款中,批出一項130億元的一次過撥款,讓醫管局在2014-15年度起大約十年內進行小型工程項目。醫管局在過去10年已經啟動超過5000個小型項目,包括507個病房翻身項目,增設980張病床,更新298台升降機,更換19台緊急發電機和32個總配電箱,並且完成106個人行暢道通行項目等,該批款項預計將在2024年第二季用盡。


為應對未來有實際及迫切需要進行的小型工程,是項議程旨在徵求委員支持向醫院管理局提供90億元的一次過撥款建議,以便該局施行由2024-25年度開始為期約五年的小型工程計劃,包括多項醫院改善工程、定期維修及主要基本工程計劃的預備工程等項目,每項工程的上限為7,500萬元。


所有立法會議員均獲邀請出席參與討論此項議程,是項議程共有7位議員發言,他們均認同需撥款應對醫院老化維修,他們主要關注撥款較上一次同類撥款大幅增加的原因,以及如何監管工程承辦商等事項。

是次撥款較上次撥款大幅增加的原因

會議上多位議員,如陳沛良、梁美芬等均發現以2013十年計劃的撥款計算,是次撥款較上次的增加接近四成,遠超通脹水平,故希望向局方了解原因。醫務衞生局副局長李夏茵指,以往第一個10年小型工程,大約每年會用13至14億,而未來5年大約會是18億,主要原因是醫管局轄下所有設施的總樓面面積由300萬平方米增加至480萬,而且年老的樓宇,即樓齡約30年的樓宇亦相應增加,由以往約140萬平方米增至現時約有170萬,工程數量會增多;加上醫管局內有樓宇屬於歷史建築,所以進行小型工程更要注意小心。另外,計劃涉及新增的工程項目,例如感染及防控設施、節能設施等,亦會需要額外開支。每年18億的預算是經過向聯網各醫院了解需求,再交由外面專業人士去估價而作出的預算。


對工程承辦商的監管

近年有多宗涉及醫院設備和工程質量的事件,議員陳沛良、梁美芬、林素蔚和田北辰等均關注如何確保工程質量、對外判工程承辦商的監管等事項。醫管局策略發展總監程偉權回應指,小型工程過往除了找外判承建商去提供服務,同時亦會有工程物料測量顧問去檢視成本,以及屋宇測量顧問去做設計、驗收,醫管局知識管理組的同事也會去查收。另外亦有一個預備審核制度,去檢視工程進行的安全程度、進度、質量,配合既定監察,如果在一段時間收到兩個不良報告,便會終止下一次投標機會,而大型工程便會配合工務工程的政府部門,依照程序進行。


議員黃國提出醫管局會否考慮增聘人手,自己接手進行部分工程,而非依賴外判。李夏茵指醫院地方大,有技術人員、工人應付一些小型工程,但涉及病房裝修、更換水喉鐵、換電、換冷氣等工程便需要外判處理。程偉權補充,早前事故發生後也有檢視過,如樓宇安全勘察於過往倚賴外判承建商,不論新舊也會三年一檢,但發覺這個方法並不理想,所以最後採納委員會會建議,由內部受過訓練的人員進行,以釐清責任,相信這方面未來幾年會做得更好。而現有評核制度也可以規管表現不妥當的承辦商,在發生事故時中止它及其子公司、有關係的公司再向其他合約投標。


衞生署現有的衞生資訊與科技辦公室總系統經理,屬首長級薪級第1點有時限編外職位,並將於2024年4月1日到期撤銷。為確保署方能無間斷地推展多項資訊科技工作及獲得高階的技術意見,當局建議保留該總系統經理有時限職位5年至2029年3月31日,以繼續支援衞生署的資訊科技發展。


所有立法會議員均獲邀請出席參與討論此項議程,是項議程共有4位議員發言,他們均認同有需要在未來五年保留該職位,並主要關注會否將該職位改為常設職位


醫務衞生局副秘書長許澤森回覆指,在人事編制上特別開設常額首長級職位要謹慎處理,5年前在建立這個資訊與科技團隊時,是首次成立一個專責辦公室去處理部門資訊科技提升,而接下來的5年當局也有很具體、有時限的計劃將工作延續至下一階段進行,至於職位本身是否長期需要,需要在下一個5年工作完成至某個程度後,再作檢視和考慮。


是次會議為立法會事務委員會在今個立法年度最後一次例會。

11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