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會議的議程如下:
醫院管理局提供的專科服務、非緊急手術及檢查服務
晚期照顧:有關預設醫療指示和病人在居處離世的立法建議
醫管局七個醫療聯網轄下的49間專科門診,為普通科門診、私家或家庭醫生轉介的病人提供專科診療服務,處理專科複雜或嚴重的個案。現時每年專科門診的服務量達800萬人次,每年增加約90萬新症。醫管局於 2019 年年底成立了「持續發展專責小組」,確立「截上游、放下游、中間分流」的策略,即透過轉介管理、分流,以及加強個案覆檢機制等方法,改善輪候時間。另外亦推出公私營協作計劃,以私營醫療資源分流及照顧公立醫院專科病人。
是項議程共有9位立法會議員發言,他們主要關注利用內地醫院作分流、醫管局管理表現不理想,以及轉介公立醫院病人至家庭醫生安排等問題。
利用內地醫院作分流
會議上黃國議員指,醫管局專科服務需求與日俱增,尤其膝關節退化的患者,平均要輪候五年才能進行手術,早前也有報道指有等不及的病人自行到港大深圳醫院做手術,故詢問局方會否考慮將港大深圳醫院作試點,轉介部分輪候己久的病人到內地接受專科手術,以紓緩本港醫療資源不足問題。而林順潮議員亦有問及將來會否跨境策略性購買醫療服務。
醫務衞生局副局長李夏茵回應指,病人自行到內地買醫療服務屬個人意欲,但當運用到公帑購買醫療服務,就需要考慮到醫院銜接,如服務水平、醫療人員資格是否一致等,政府需要確信服務質素有保證,才能在內地購買相關服務。而除了手術服務外,手術前、後的復康服務也需要一併考慮,整個配套也需要仔細研究,政府會再探討是否可行。倘若早前提及的大灣區醫管局病人先導計劃反應理想,相信也有機會擴大服務。李夏茵又指,相信現時公私營合作、調派醫管局人手、加強效率等,仍可幫助紓緩問題。
醫管局管理表現不理想
議員梁美芬、陳凱欣、邵家輝等,均在發言指出醫管局表現欠佳。議員梁美芬批評醫管局只以延後退休、犧牲現役醫護休息時間等方法解決人手問題,缺乏周詳計劃。陳凱欣議員則指,醫管局高層薪酬高,但連輪候時間長等基本問題仍未解決得到,表現欠理想,又質疑會否因為公院性價比高,令市民沒有動力參與社區共同治理,找社區醫生求醫。
醫管局質素及安全總監黃立己指,現時參與共同治理計劃的長期覆診病人,可以醫管局的一樣價錢,獲得私營醫療服務,差價則由政府補貼,對病人而言其實更為方便。李夏茵補充,政府對醫管局資助大,局方也非常關注醫管局表現,現時也有專責小組檢視醫管局績效,早前已開了一次會,明確要求醫管局內部要檢討表現。
轉介公立醫院病人至家庭醫生安排
議員林哲玄提及現時醫管局專科病人以舊症為主,每九個舊症才有一個新症,亦有小部分人會獲轉至普通科門診,故詢問局方何時才能開通轉介至家庭醫生的渠道,以及確保被轉介的病人不會被公院「結案」。醫管局總行政經理黎靖匡指,現時有資深醫生加強檢視個案,內科、骨科亦有轉介至私營醫生跟進的個案,未來也會確保這類個案在公營及私營醫療服務「可上可落」,雙向轉介。
政府正草擬《維持生命治療的預作決定條例草案》及相關法例修訂,以落實有關預設醫療指示及病人在居處離世的建議,該草案主要包含兩個部分,預設醫療指示的法律框架,以及不作心肺復甦術命令的法律框架。
此議程共有8位議員發言,全部也同意當局就預設醫療指示和病人在居處離世立法,以尊重病人意願,以及減輕醫護與病患間的衝突。會議上議員主要關注局方會否設立中央紀錄,儲存市民的預設醫療指示。
就市民的預設醫療指示設立中央紀錄
現時草案規定任何年滿18歲、精神上有能力行事人士,可訂立預設醫療指示;當該名人士被訂明失去精神能力行事,而他所訂立的條件符合時,便不得對該人士施以指明的維持生命治療。當局建議採用書面方式訂立預設醫療指示。
議員陳健波、狄志遠、陳永光、邵家輝、林哲玄等,均建議局方除了書面方式外,加插電子紀錄,上載至醫健通或中央儲存庫,方便醫護人員取得預設醫療指示,同時亦能使指示得到妥當儲存。
醫務衞生局副局長李夏茵表示,預設醫療指示會以「慎入易出」原則,讓病人可謹慎考慮訂立,若果突然改變決定,亦有機制容易宣告指示無效。她說,如果採用中央電腦系統,當病人去到末期,身體已變得虛弱,難以花長時間的程序在電腦系統核對,再宣告指示無效,因此建議使用紙本作指示,病人若後悔可以簡單撕爛指示,或刪去簽名。 醫務衞生局副秘書長李力綱補充,若要撤銷預設醫療指示,可不展示、燒毁或「揸巢晒」文件,亦可在證人作證下,口述宣告撤銷指示。李夏茵及後回應議員發言亦指,會考慮議員意見就仔細情況再著墨,而且建構中央儲存系統需時,可能要在立法使用紙本後,再探討和跟進如何製作中央名冊。
下一次2023年6月5日的會議有兩個議題討論:
控煙措施的最新情況
優化長者醫療券計劃的最新情況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