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會議的議程如下:
前往港大深圳醫院及大灣區三甲醫院進行考察的建議
控煙措施的最新情況
建議修訂《牙醫註冊條例》(第156章)
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
由於現時本港公營醫療壓力大,病人面對看病難、輪候時間長等問題,政府容許探討擴大醫療券使用範圍至大灣區等,立法會議員黃國建議考察港大深圳醫院和三甲醫院,包括牙醫服務,了解內地的醫療水平是否符合標準,檢視該地醫療資源是否有空間接納我們香港的病人。
全數出席議員同意此建議,並認同要盡快進行考察。
2021年本港吸煙率為百分9.5,表示有60萬人每天吸煙,其中每2個就有一個是在50歲以上,而人口老化慢性病患者上升的因素加上吸煙引致健康風險,會對社會造成沉重負擔。行政長官在2022年施政報告提到,希望在2025年把吸煙率進一步降低至百分之7.8。當局已於本年7月12日公布控煙策略公眾諮詢文件,並參考世衞的建議和研究外地的經驗訂出「管供應、降需求」、「禁宣傳、減引誘」、「擴禁區、免煙害」和「重教育、助戒煙」四個策略,是次諮詢期將在9月30日完結。
是項議程獲所有出席議員支持,並有8位議員發言,主要關注禁煙區執法問題、平衡控煙力度等事項。
禁煙區執法問題
會議上議員陳健波及陳永光對加大禁煙區表示支持,但對執行成效感到擔憂。陳健波議員指,現時若有市民在餐廳吸煙,職員最多只能作出勸喻,執法應由控煙辦巡查。陳永光議員則提出能否允許用閉路電視或市民提供影片作為證據舉證,令控煙政策更加容易落實到位。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認同未來要加強執法,但強調高質素社會需要市民共建文化、守規矩,不是由法律規管,所以也會加強教育,並從戒煙熱線、戒煙門診等途徑支援吸煙人士及其親友。
平衡控煙力度
議員梁熙、張宇人、楊永杰、邵家輝等,均就控煙措施的力度表達關注。梁熙議員擔心強烈的禁煙措施,如沒收到訪旅客的加熱煙,或會影響他們在港停留的體驗,影響本港旅遊城市地位,張宇人議員也希望政府在立法前要就此作評估。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回應,指走向無煙香港是健康的形象,相信遊客到來也並非為買煙、吸煙,但也會理解他們到訪或會携帶煙類產品,將會發指示予航空公司,提醒他們香港最新的控煙政策。
另外,公眾諮詢文件也有提及紐西蘭禁止2008年以後出生人士終身買煙的措施。議員楊永杰表示支持無煙香港,但也需要進一步思考如何平衡各方利益。議員邵家輝則擔心相關措施太過極端,或會令港人覺得自由權利被剝削。議員陳健波則對劃一年份禁止吸煙有保留,並認為應從教育方面着手,希望政府聽取意見作真正諮詢。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回應,指諮詢包含世界各地的措施務求用一個全方位方案,聆聽到不同人意見,至於是否採納會視乎諮詢結果再決定。
據政府2020人力推算,牙醫短缺會在短中期持續到2035年,衞生署牙醫空缺率達百分之23.5,隨退休潮臨近情況會進一步惡化。政府由2008至09年起將牙醫學士課程學額的50人,逐步增加至2022至23年度的90人,但由於培訓本地牙醫需時, 2022年施政報告提出引入合資格非本地培訓牙醫等不同方法紓緩情況。醫務衞生局期望能爭取在本年底向立法會提交相關方案。
是項議程共有9位議員發言,並且獲所有發言議員支持,他們主要關注新增的一年牙醫實習期、如何吸引非本地培訓牙醫來港等事項。
新增的一年牙醫實習期
當局按牙醫管理委員會修訂建議,規定本地牙科畢業生及通過許可試的非本地培訓牙醫,須在註冊前經過一年實習和評核期,加強於實際工作的臨床經驗、與病人溝通的技巧,以及熟習本地的執業情況。議員陳永光關注修訂會影響現時的牙醫學生,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回應指實習做法與醫生看齊,牙管會多次提出有實習的迫切性,提升牙醫臨床治療能力,局方也有就此向港大商討,雙方均認同一年實習妥當。
議員張宇人、林順潮、葛珮帆等則關注,有經驗的非本地培訓牙醫是否需要實習一年,以及公營機構的實習名額是否足夠。盧寵茂表示,外地牙醫做法和本地有分別,即使有經驗的醫生考完許可試也需要做實習,讓他們了解香港的醫療系統,而牙管會有權力根據非本地培訓牙醫的年資、擁有特別的資格等,縮短他們實習、評核期。當局將會就修訂的四個措施安排不同崗位讓牙醫做實習。
如何吸引非本地培訓牙醫來港
陳穎欣、陳凱欣、黃國和葛珮帆議員,均對引入多少非本地培訓牙醫,以及如何吸引他們表示關注,也有議員擔心實習期長或會影響計劃吸引力。盧寵茂表示,修例目的就是在法律框架,容許本港到外地、內地作相應措施「搶人才」。他指出引入人才的名額目標要視乎現時公營醫療機構的職位空缺而定,衛生署現時有87個空缺,初步計劃將空缺填滿,但未來服務會否再加空缺,則要視乎工作小組作決定,至於去哪些地方「搶人才」,要視乎牙管會訂的條件才可決定。
政府於去年12月公布《基層醫療健康藍圖》,提出多項措施制制定基層醫療發展方向及策略。現時香港45歲或以上人口,每100人就會有17人未知自己已經患上糖尿病或血壓高,另外有6個人有血糖偏高情況。為此政府將於今年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在地區康健中心為合資格市民作初步健康評估,配對家庭醫生問診及資助進行抽血檢查,希望及早識別易患高血壓和糖尿病的人士。
是項議程共有10位議員發言,關注社區藥物名冊、計劃資助金額是否充足、能否涵蓋更多慢性疾病等事項。
社區藥物名冊
議員陳沛良、楊永杰、陳健波、陳凱欣、林哲玄等均對社區藥物名冊表示關注,並想了解此名冊與現時醫管局的藥物名冊會否有不同,能否爭取到同樣相宜的價格。議員楊永杰質疑資助藥費每季103.5元是否足夠。醫務衞生局策略採購統籌處總監張偉麟醫生回覆,指現時有策略統籌處作集中採購,與醫管局有合併購買能力在市場獲得較平價的藥物,現時採購的藥物97%成本價都是少於一蚊, 60%藥物少於三毫子,所以計劃中提供的藥費資助,絕對足夠應付病人一年所用的藥物。
議員陳凱欣則關注,若面對藥物缺貨,需要寫紙到社區藥房購買,當中價錢差異如何解決。張偉麟指,藥物供應採用了醫院管理局的供應商,所以合約上有很多規範,斷藥供應這個情況較少出現,整體也是穩定可靠,未來會探討藥物名冊會否伸延至社區藥房,並會在適當時候再諮詢意見。
計劃資助金額是否充足
議員楊永杰、葛珮帆、林素蔚、陳永光等,均對共同治理計劃資助金額是否足夠吸引、資助金額會否定期作檢討調整等表示關注。醫務衞生局副局長李夏茵指,有和病人組織商討過並認為$120篩查的價格頗吸引,令局方也非常關注市民對接受篩查的情况,除多宣傳也會要求地區康健中心主動找市民回來作篩查。醫務衞生局基層醫療健康專員彭飛舟補充,局方也會透過家庭醫生直接參與配對病人。
至於陳永光、葛珮帆議員詢問會否可以豁免經濟有困難人士,醫務衞生局副局長李夏茵指共同治理計劃原意是希望達至「共付」,讓病人負責自己身體健康,而經濟條件沒有那麼好的病人其實會有高度資助的補貼,下一步將會與醫管局公營系統、普通科門診討論。她又補充,未來一定會有檢討機制,在藥費、收費等作檢討,長遠而言也會增加藥物名冊種類。
能否涵蓋更多慢性疾病
議員葛珮帆提到現時本港骨質疏鬆情況普遍,且此症沒有病徵,若骨折不論對市民還是醫療系統都會造成沉重負擔,故詢問局方會否考慮在治理計劃加入骨質疏鬆。而議員張宇人也提及希望局方可以在先導計劃實行後盡快作檢討,加入更多如骨質疏鬆的慢性疾病。李夏茵回應指,除了骨質疏鬆,也收過不少人士提議將其他慢性疾病放到共同治理計劃中,局方對此持開放態度,需要視乎多少人患病、成效率有多高再作決定,惟現時剛起步,要先找最常見的慢性疾病。
下一次2023年10月13日的會議有兩個議題討論:
衞生署轄下的收費檢討
重置石硤尾健康院計劃
Commentaires